秋末,寒气渐渐盛了许多。
清欢茶坊人烟稀疏,这样的情况已经有几天了。林傅盛盯着账本发呆,唐清欢神色淡然向门前瞧了瞧。这几日,只单单沁香酥饼清空售完。
龙团汗流浃背的向门前跑来,等他喘息片刻。
“掌柜的,你.....快去瞧瞧。卫城的大街小巷,突然冒出了许多挑担叫卖‘双色茶饮’的小贩。”
旁边的林傅盛一听,急忙跑到门前,与唐清欢神色一直的惊讶。
“走!我们去看看。”唐清欢点头应下。
他们来到南印门北面的瓦舍,此地外面有一处鱼龙混杂的集市。茶贩和着一排,挑子里放着粗陋的竹筒,那面上用草纸赫然印着与欢茶茶坊的‘双色凝香’极其相似的名称‘双色茶饮’!
林傅盛徐徐向前,装作好奇寻了价格,那茶贩称十文一筒。他掏出铜钱递于茶贩,又转身回到唐清欢身侧。他先让清欢啜了一口,见她入喉后一副嫌弃的模样,自己也尝试一口,这茶水....对就是水,味道寡淡,甚至带着一股劣质的奶腥味,和砂糖那种糙砺的甜,颜色更是浑浊不堪,哪有一丝‘双色凝香’的清透美感!林傅盛马上将口中余水吐了出去。
“这味道如此之怪,来我们茶坊的客人,都是有身份的人,怎么瞧上如此拙劣之物?”林傅盛恼怒道。
“这铺天盖地的山寨货,怕是最低下的。走!去西盛门巷口瞧瞧。”唐清欢拉着林傅盛往卫城另一处有档次的繁华街巷走去。
果然,他们装作茶客,寻了路人问了可有双色茶,那人指着身后叫‘玉沁茶坊’的,说那老板姓张,前些日子在知府茶宴上,亲自向唐小娘子学的。
林傅盛先站在门外,悄悄瞧了你们掌柜,一脸惊讶。他退步回到唐清跟前。
“你可记得,那日宴会上询问你茶膏算法之人?”林傅盛低声道。
“记得!难道这‘玉沁茶坊’掌柜是他?”
“嗯——我拿些银钱给旁边那人,我们在转角等他。”
林傅盛吩咐旁边赌徒模样的人,给了些铜钱,让他将‘玉沁茶坊’双色茶买来。
须臾,那人偷偷摸摸找到拐角处,笑嘻嘻的将陶瓷灌子奉上,又低声说了几句,便离开了。
林傅盛拉着唐清欢走了两条小道,在拱桥下的凉亭坐下。
他边拿开盖子,边说道:“那人说这叫‘双色琼浆’是‘双色凝香’的百姓款,一共三百文。”
“三百文?不知又是什么味道。”
等他俩尝试完,比先前的表情好了些。那口感有奶香却将茶味冲淡了,双色凝固的状态也稀疏不定,还是比较拙劣。
“这个时候沈小姐应该到店了,我去与她商量一下。这样下去,这个冬季双色茶怕是会受影响,但是长久肯定还是我们的东西,更能受茶客认可。”
清欢茶坊二楼,沈知微今日又带来一位富家女眷,正惬意的品着茶香,见唐清欢急匆匆前来,忙道:“哟!清欢姐姐这是去和姐夫约会了?我正在与杨小姐说与你义结金兰的宴席呢!”
唐清欢先是向她二人行礼,再将今日所见所闻告知。
沈知微闻讯后,亦是柳眉倒竖:“岂有此理!这姓张的敢乱添堵,他以为别人不知,这厮与李斯风一向交好。岂敢连我的脸都敢打?此事不能善了!”
林傅盛随她身后赶来,对沈知微行了礼,端坐于茶桌前。
“如今,唐清欢的茶饮,已非卫城一隅之珍,其名渐盛,于卫城亦是美谈。此等乱象,伤及的不止是茶铺,更是卫城茶行的声誉。”
他顿了顿,看向沈知微:“沈小姐,令尊执掌州府,可否请官府出面?为‘双色凝香’正名,颁下专属‘茶引印信’?如同官盐、官茶,有印为凭,私仿者即为犯禁!”
沈知微眼睛一亮,回道:“茶引印信?好主意!我这就去求父亲!凭唐清欢茶饮如今的名声,加上此番山寨猖獗扰乱市面,父亲定会支持!”
沈知微连着那小姐一道,悄然离去。
林傅盛目光转向唐清欢:“现在,这‘茶引印信’有了方向。官印虽有权威,但在民间流转时,很难保证不出问题。我们还需一道民间的保障。”
说罢,他拿起手中仿冒的粗糙竹筒,向她指道。
“仿其形易,仿其神难。我们可特制一批竹制‘茶牌’,作为随茶附赠的凭证。”
他详细向唐清欢描绘构想,这茶牌须用上好的老竹片。正面,请巧匠雕刻他做的新词‘山泉好,炉畔试新芽。素手揉香分翠绿,雪沫凝乳生奶香.....’等分阕。既显词文底蕴,又增仿刻难度。竹筒筒身,则烙上独一无二的印记。
他瞧见唐清欢耳畔的灯坠,甚感兴趣。
“我这才注意,你这耳坠好生别致,可有名字?”
唐清欢摸了摸耳坠,细声道:“引灵灯!”
“好名字,就用它的画像作为印记。为何只有一个?”
“这是唐家世代祖传的,独一无二。”唐清欢抬头眼眸闪了光彩。
“我说我们俩缘分天注定,你家传耳坠,我有世传古琴....”唐清欢瞥了一眼,他赶紧收住。
他继续讲述。同时,每一批官方核发的茶引印信上,也会暗藏一个与当期茶牌纹样核心特征对应的微缩标记。
唐清欢思虑片刻,建议道:“这样会不会太麻烦知府?要不这茶引印信上一次颁发即可,这暗藏的当期茶牌纹,由我们定制的竹筒,每一期嘱咐工坊刻上去便可。”
林傅盛看向唐清欢,点头认可:“售卖时,需告知茶客:认准官印,更要细看茶牌。正品茶牌,纹路清晰自然,烙印深浅有致。最重要的是......”
他指尖在那竹筒点了几下:“茶牌背面每期核心纹样,此为清欢茶坊独有可验之法。”
次日一早,沈知微将知府大人许可的消息告知,林傅盛赶紧将昨日想法,边画边描述。
沈知微听后拍手叫绝:“妙啊!官印镇邪,民牌辨真!林公子此计,简直算无遗策!”
她催着林傅盛,将具体的图纸,还有想法写下来。临走时,转头向唐清欢道:“等这茶引印信下来,就在你这茶坊摆上宴席,我俩义结金兰。又将这官府下的真伪文书,一并宣传出去。看谁还敢欺负我沈知微的姐妹。”
唐清欢赶紧上前,说道:“这样怕不好吧!会不会扰乱知府清誉?”
“没事!我爹娘都同意了,这是我个人行为,与官府无关。至于你这茶引印信,是卫城茶界新标榜,走的是正常官文手续,无妨!”
唐清欢谢意目送,心中一片舒然。
三日后,盖着卫城府衙朱砂大印,专属于‘清欢茶坊·双色凝香’的官方茶引印信,正式下发。
次日,沈知微将‘义结金兰’宴席,设于清欢茶坊。沈知微一身华服,当着卫城诸多有头有脸的女眷,官家夫人的面,郑重其事地与她焚香盟誓,互换信物。沈知微赠与一支玲珑点翠金簪,唐清欢则回赠了一方寓意清欢常在的茶青色锦帕,正式结为异姓姐妹。
席间沈知微更是毫不掩饰对这位姐姐的欣赏:“唐清欢智勇双全,心系正道,更难得这份经营茶坊的赤诚,实乃我辈女子楷模!”此言一出,满座贵妇名媛看向唐清欢的眼神,更是为她在卫城的上层女眷圈中,稳稳地扎下了根基。
唐清欢唤来龙团、松烟,让他们和着二个伙计,将官府下发的茶引印信,正式在门口宣传告知。官府也在当天,城墙下告示栏上公布,并明令禁止任何未经许可的仿冒行为,违者严惩不贷!
又过了几日,定制的第一批竹筒送来,又将精心打造的‘清欢茶牌’挂上。唐清欢亲自立在铺子门前,向围观的茶客们演示如何辨认。茶客们头一遭见这般路数,茶坊门前便又是一番络绎不绝的抢购景象。
那些贪图便宜的山寨贩子们,哪能沉得住气去研究如此精妙的防伪?他们仓促仿制的‘茶牌’!很快,就有较真的老茶客买到了仿品,一对比,破绽百出。愤怒的茶客们自发地将造假的小贩扭送到了官府衙门。人赃并获,证据确凿,府衙毫不手软,当街杖责示众,并勒令赔偿,销毁所有假货,以儆效尤。
林傅盛将茶牌的辨别要点,编成了一段通俗易懂、朗朗上口的七言歌谣:
认官印,朱砂红,看茶牌,竹色青。词笺刻字风骨在,引灵灯印自然生。侧边细看灯徽隐,纹对官印暗符明!样样俱全方为真,清欢茶味自不同!
唐清欢吩咐茗酥将这歌谣,分发给茶坊伙计和交好的街坊,在码头、集市、茶楼等人流密集处广为散发、传唱。
整整一月,街边的稚童拍手念,老翁点头赞,这防伪歌谣迅速传唱卫城的大街小巷。
风波平息后的傍晚,茶坊准备打烊。门前来了位老者,将一本纸张泛黄古籍‘翰洲酒茶记’奉上。
唐清欢疑惑道:“老者,这是何意?”
老者感慨道:“唐小娘子智勇双全,为我卫城引出新模范。我乃当日茶宴对你颇有轻视的商户,是我愚见今日送上先祖偶得之杂记,或对小娘子有所助益,聊表心意。”
唐清欢谢过老者,又吩咐林傅盛去后厨拿了几筒‘双色凝香’赠与他。